当前位置:首页>组织建设

南方日报:三水白坭中社村党建聚民心 旧村换新颜

发表日期:2018-01-04   文章来源:南方日报 分享至:

    坐落于西江边、樵桑联围脚下的三水区白坭镇富景社区中社村,村前新铺设的道路、广场干净整洁,花圃、苗木间,一条绿道环绕村前池塘曲折蜿蜒,树下还安置了崭新的石凳、石桌和健身设施。修葺一新的中社公祠与这些别致景观交相辉映,让当地村民自豪不已。
  有着500多年历史的白坭镇中社公祠经过整修之后,在去年12月29日重新投入使用。美丽文明村居系列工程也于同日竣工。这两项工程除丰富了白坭镇的祠堂文化,还提升了中社村的村容村貌。这是三水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
   
  祠堂重修背后的“红色力量”
  中社村有邓、何、林、李四大姓,据老一辈村民回忆,中社公祠原本为邓氏族人所建,上世纪80年代开始,祠堂逐渐成为四姓村民举办婚丧事的场所,“宗祠”因而也变成“公祠”。但由于年久失修,这座象征着团结和谐的祠堂失去了昔日光采,在很长的日子里只是作为杂物房使用。
  从旧向新的蜕变,中社村民小组党支部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去年,三水区将“民生微实事”、新农村建设等资源向村民小组党组织倾斜。中社村党支部以此为契机,牵头先后争取到三水区“民生微实事”和省“一事一议”财政奖补等多笔扶持资金。在中社村党支部的积极倡导下,10多名热心乡贤成立了家乡建设委员会,想方设法筹集资金。
  中社公祠重修耗资380万元,美丽乡村建设预计投入60多万元。得益于各方支持,建设资金全部到位。工作能够如此高效开展,中社村党支书何勇忠认为秘诀在于凝心聚力,而凝心聚力的关键又在于党支部发挥“堡垒”作用,这需要上级下沉资源,也离不开党员带头行动。
  今年70多岁的村民邓永坚原是装修能手,正是党员的干劲促使他主动提出参与祠堂重修工程。他说,像何勇忠等党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,发动乡贤捐款,有党员的房子挡住了球场的建设,也主动去拆,让工作顺利开展。作为村中的一分子,他被这种精神和干劲深深感染。
  乡村善治体系的“一核引领”
  如今在中社村,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体现在重大事项上,也体现在日常工作中。距离中社公祠不足百米的思荔邓公祠,去年被改造为中社村“红色驿站”,成为党员联系群众的新阵地。结合三水推出的党员设岗定责制度,中社村党支部还将党员认领的岗位职责在“红色驿站”公示出来,有效激发普通党员的积极性,共同为村里的工作贡献力量。
  在强化党组织领导的基础上,中社村进一步完善村民小组会议授权、村民小组议事会议事决策、村民小组执行、组务监督小组监督的自治运作机制,修订村规民约,强化法治保障,成立乡贤慈善会、龙舟协会等社会组织,激发村中贤能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,形成了“党建一核引领,多元共治,内外融合”的乡村治理格局。
  按照计划,中社公祠重光后,龙舟协会和舞蹈协会等一批协会将会进驻祠堂,而村民小组议事会、乡贤慈善会也会进驻村里的“红色驿站”。中社公祠和“红色驿站”,将成为中社村党组织引领基层善治的新阵地。
  何勇忠表示,接下来,中社村将在党的领导下,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自治组织建设,发挥乡贤以及宗祠等道德高地的力量和作用,加快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,建设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结合”的乡村治理体系。同时,探索建立村党组织对村集体资产发包、村股份分红等重大事项的审核把关制度,以党建引领中社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。

来源:南方日报(2018年01月04日 FC02版)
 


       

主办单位:中共佛山市委组织部 粤ICP备05013051号

办公地址:广东省佛山市岭南大道北12号市委大院15号楼

联系电话:(0757)83334544 传真:(0757)83364187 邮政编码:528000

本网站建议使用IE8.0以上版本浏览器